笔笔范文网 >培训计划

人教五上数学教案5篇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案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教案是我们开展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书面文体,下面是笔笔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人教五上数学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人教五上数学教案5篇

人教五上数学教案篇1

教案内容: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继续教学三年级数学,通过两年半的学习,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个别学生思维比较灵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较浓,但也有个别学生懒散,接受力不强,成绩不太理想,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后进生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

除法年、月、日平移和旋转乘法观察物体千米和吨轴对称图形认识分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统计认识小数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百数或整十数)、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

·能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包括商中间、末尾有0的情况)、两位数乘两位数(包括列比较简便的竖式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能笔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能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百多或几十多,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能说出估计的过程与方法。

·能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初步理解几分米是十分之几米、几角是十分之几元。

·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能读写一位小数和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

·认识年、月、日,能区分大月、小月,能判断平年、闰年,能计算一个季度、半年、全年的天数。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吨。知道1千米二1000米,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空间与图形:

·能指出由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搭成的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比较简单的视图要求拼搭物体。

·结合实例感知生活中常见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平移,能动手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能选用适宜的面积单位估计、测量、表达图形的面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计算或估计有关的面积。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统计与概率:

·结合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数(限结果是整数)。

·会用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状况

会用平均数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2.数学思考方面。

·经历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分数、小数的过程.学习用数描述、表达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发展数感。

·经历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与估算方法,以及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与推理的能力。

·在应用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发展抽象思维。

·在简单的物体及其三视图的相互转化活动中,在研究平移、旋转、对称现象的数学活动中

人教五上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

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利用计算器计算:

386+179=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的。

(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显示结果565。)

试试ce键有什么功能?(清除)

自己试试看:

26×39= 312÷8=

l、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清数,别摁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2、计算。

54+46= 60×2=

198÷49= 50+30=

38×79= 201+99=

计算后说一说你怎么算的这么快?(并不是任何时候用计算器计算都是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简算的题目,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

3、做一做练习。

让学生在小组内做一做,然后同桌做一做。

二、观察发现

1、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说说你为什么做的又对又快。

观察上面的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什么规律?

生畅所欲言。

师:根据你们的发现大胆猜测,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吗?

9999×5= 9999×7= 9999×9=

师总结:碰到9999乘9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位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三、练习

做一做。练习30页的第11、12题。

第11题用比赛的方式进行,以巩固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

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五上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 我反 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④零上10摄氏度(零下10摄氏度)。

说明什么是相反意义的量(意义正好相反)

3、谈话:周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 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

二、教学例1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b、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氏度吗? (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氏度)。

(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呢?(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氏度。(教师结合课件,突出上海的气温在零刻度线以上)。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北京又是多少摄氏度呢?与南京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

(4)比较:“4℃”和“—4℃”的意义相同吗?有什么不同?(不一样,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

① 上海的气温比0℃高,是零上4摄氏度,我们可以记作+4℃,读作正四摄氏度,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号不是加号,意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4(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4也可以直接写成4,把正号省略了。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也就是+4℃。(板书)

负号能不能省略不写?为什么?

② 北京的气温比0℃低,是零下4摄氏度。我们可以用-4℃来表示零下4摄氏度(板书-4)。跟老师一起来读一下。写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负号(指出是负号不是减号)再写一个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划一下。

(5)小结: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0℃为界线,用象+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

2、试一试:学生看温度计,写出各地的温度,并读一读。(写在卡片上)

3、听一段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将你听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温度记录下来。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氏度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

三、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p4第2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老师把有关网页带来了。(课件出现网页,上面有简单的文字介绍)。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2、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课件动态地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动态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

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吗?

(1)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2)小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人教五上数学教案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的整理与复习。

复习课不好上,提起做练习,同学就苦闷的不得了。有没有方法让同学在复习课中也感受到快乐呢?心中有了这个想法,我就将课定位为“快乐除法。”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通过系列活动,让同学自主参与除法练习,体验除法计算的意义和价值;

2.

在做练习的过程中,提高同学的计算能力和区分能力;

3.

通过整理《除法表》培养同学的归纳整理与应用能力。

定下了教学目标,我进行了第一次公开课教案,过程为:

1.

情境引入:引出除法在生活中的普遍性,让同学了解学好除法的意义;

2.

除法接龙:让同学进行除法计算能力的初步检测,并交流提高能力的方法,使同学发生向上的动力;

3.

合作计算:4人小组合作完成81道表内除法算式题。

4.

合作整理:4人小组合作整理81道算式,形成《除法表》。

5.

应用提高:结合同学的学习,为同学提供应用的时空。

自我感觉预设得很完美。当我做好教学准备兴冲冲的走进教室,却是灰溜溜的走出来。一堂课足足花了51分钟,同学仍停留在整理除法表这个环节上。他们忙乱而不得法,个个喜笑颜开,何来快乐可言?“问题究竟出在哪?”冷静的考虑一下,造成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我的设计脱离了同学的实际水平,要4人合作整理81道表内除法算式,要求太高了,简直是为求同学的活动而活动,假!

有了一次失败的教训,我在选择教法和学法时,更多地考虑同学学习中的体验,更多地引进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和交流。既然81道算式对于小朋友来说很多很多,我就让他们感受到多,问同学又什么好方法来把这么多的算式进行有效的整理。把主动权交给同学,相信他们能想到好方法来达到最优的效果。

人教五上数学教案篇5

教学内容:

教材第48页例2,第50页练习十一第4、5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没有括号的两级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过程与方法: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并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及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没有括号、含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4+8 32-6 3×6 18÷9 47-10 37+5 28÷7 4×6 47-2 54÷9

2、计算。

24+8-6 3×6÷9 47-21+5 28÷7×6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二、探究新知。

我们计算的两步式题,都是直接写出得数。为了看清楚运算的步骤,便于检查运算过程,可以写出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用一种新的格式来表示,即脱式。

1、教学例2。

(1)观察例2图,说说图意

(2)列式

4×3=12 12+7=19

4×3+7=19 7+(4×3)=19 7+4×3=19

引导学生明白:第一行是分步算式,第二行是综合算式。

(3)脱式计算

4×3+7 7+4×3

(4)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因此算式7+(4×3)和算式7+4×3是一样的。

(5)脱式计算54÷6-7 7+54÷6

(6)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不管除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除法。

2、小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48页做一做

强调:计算两步式题时,必须首先观察,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第50页练习十一第5题。

先计算算出结果,再进行比较。

四、总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五、布置作业

第50页练习十一第4题。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一年级语文教案上册人教版教案6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总结7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6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工作总结8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质8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工作总结7篇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6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工作总结8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上教学计划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40737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