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地说,心得体会就是工作过程中的收获、见解,具有感染力的心得体会是可以让读者获得思想进步的,赶紧准备吧,下面是笔笔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航天空间站2023心得6篇,感谢您的参阅。
航天空间站2023心得篇1
当我坐在电视机前看着你们乘坐神舟十二号飞船成功飞到宇宙那一刻,我的兴趣无比激动,因为你们,实现了我们中国的航天梦。
光荣与梦想始终紧紧相连。作为最早产生飞天梦想的民族,还在饿着肚子的时候,就曾把“两弹一星”的梦想变成了辉煌的现实。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一轮空间探索热潮已然兴起的今天,中华民族用自己的飞天智慧造福人类的时代已经到来。
神奇的事需要神奇的人,那么你们三位航天员就是如此神奇人,你们三人也是根据优中选优原则,最终被确定为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飞行乘组。经过严格、刻苦的训练,你们在航天城“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你们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操作技能、飞行程序等各方面考评优秀,完全具备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飞行的能力,既是耐力的考验,更是实力的考验,你们有能力也有信心能完成这次光荣任务。从杨利伟,到费俊龙,再到你们三人,从一人上天,到两人上天,再到三人上天,并还要上演太空行走,完成出舱活动任务,难道不是你们的神奇?
在浩瀚的宇宙中,你们乘坐着美丽的宇宙飞船,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围绕着蓝色的地球,遨游在太空中。为中国航天赢得了胜利,为祖国母亲赢得骄傲,也永久地成为了我们心中一颗闪亮的星辰。
“神州十二”飞船发射成功是继“神州十一号”圆了中国人的航天梦后,实现了多人、多天的飞天,太空漫步等梦想,在中国航天具有里程碑意义。你们飞行在太空中,进行了许多科学实验,为中国航天事业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数据。你们像一颗璀璨的星,又一次让祖国母亲成为世界注目的焦点,也使我们国家名副其实地成为世界第三航天大国。
最后,祝你们在未来,能够为我国的航天梦做出更大的贡献,而我,也将努力加入你们的行列。
航天空间站2023心得篇2
在中国,航天是一个奇迹。
在中国,航天是人民的选择。
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这是14亿中国人的第七个航天日。52年前,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由此,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为了纪念这一壮举,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同意批复将每年的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中国航天日的设立,有助于纪念和表彰航天人为国家科技工业的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形成全社会对航天事业的关注和对航天精神的学习,航天日不只是航天人的纪念日,而是14亿中国人的航天日。
1956年,中国航天事业从零开始,至今的66年里航天事从来都是建功立业的中国事,航天人从来都是刻苦争气的中国人,航天精神从来都是闪耀着最高最亮光芒的中国精神。
中国的航天事业诞生于新中国成立不久,面临着“一穷二白”、百业待兴、人才奇缺、举步维艰的局面,而此时,世界上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已经逐渐开始将全球争夺的焦点由陆地转向了太空。中国的航天事业要不要发展?能不能发展得起来?这在当时都是事关大国地位能不能稳定的重要体现,“落后就要挨打”的经历与伤痛,我们的先辈们不曾遗忘;“拼出一个新中国”的信心与勇气,我们的先辈们未曾忘却;“别人有的,我们创造条件也要有”的骨气与志气,我们的先辈们未敢磨灭。
由此,不甘落人于后又敢于吃苦的第一代航天人为中国航天事业开启了一条“艰苦奋斗、奋发图强、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崛起与腾飞之路。也的确,我们的先辈们、我们一代代接力奋斗的航天人们不辱使命、不负众望,走出了波澜壮阔、春华秋实的中国航天路。
经过几代人的接力奋斗,中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北斗探月、空间站工程”等为代表的辉煌成就。积淀了集中体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两弹一星”精神、凝结了具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载人航天精神,孕育了新时代的北斗精神和探月精神。
多么辉煌的事业背后就会有多么巨大的奉献!多么巨大的奉献背后就会有多么伟大的精神!这是用在中国航天事业上再为贴切不过的一句话。
昨日航天,艰苦卓绝;今日航天,弥足珍贵。
“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神舟十三”出差归来……站在当下的历史方位,感受着今天中国航天事业的高歌猛进、勇立潮头,有幸作为一名航天人,置身其中,我更加为之动情。
仰望星空,凝视着从几千光年到几十万光年的“万千星光,璀璨星河”,我曾想过,发展航天事业到底为我们带来了什么?“追梦、逐梦、筑梦”星辰大海的征途中,为我们带来了近几十年“和平稳定、繁荣昌盛、安居乐业”的生存环境,为我们带来了今天的中国“手上有剑,却可以不主动用剑”的选择与底气,为我们带来了未来国家竞争中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重要战略支撑;我还曾想过,如果当初我们的先辈不选择发展航天事业或者说晚几年发展航天事业,近一甲子的中国又会是怎样的光景?近代中国史上我们“不敢忘、不能忘、不会忘”的场景会不会再一次出现?今天的中国是否还有实力在近三年的抗疫中践行“生命至上、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今天的中国是否还有能力践行“胸怀大局、自信开放”的北京冬奥精神?
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我们久久为功。身为一名航天人,每天看着早已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身边人,看着他们的工作中的平凡与伟大、生活中的普通与不普通,我突然明白,无论是当初选择“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前辈们,还是现在甘愿“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的同事们,选择航天、建设航天、捍卫航天都是我们一代代中华民族儿女们血脉中流淌的共同的基因与底色,这是守正、也是创新。
在中国,航天是人民的选择。
在中国,航天是一个奇迹。
未来,让我们祝福更多中国奇迹在星河中闪耀。
航天空间站2023心得篇3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十分重视青年工作,常常鼓励青年追求梦想、努力奋斗。他强调“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践行人民至上之旨、永葆清正廉洁本色,争做一名有志、有为、有德的时代新人。
青春向党,信念坚定,做“不改其心,不移其志”的有志青年。
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飞天英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秉持“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克服“宇宙中无处不在的危险、巨大的心理压力”等重重困难,在空间站驻留了183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纪录,为我国建造“天宫”打下重要基石。新时代,无数的“90后”“00后”,成为疫情防控一线的“逆行者”;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成为社区志愿服务的“红马甲”。他们用行动践行了“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铮铮誓言。青年干部要立鸿鹄之志,做奋斗者,脚踏实地,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青春向党,人民至上,做“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有为青年。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己心”,只有把人民的冷暖放心上,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张小娟,主动放弃北京工作,毅然回乡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用短暂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成为新时代青年干部的楷模。青年干部要少坐凳子、勤动脑子、多动步子,把党的群众路线延伸到田间地头,常走乡村小路,常睡农家土炕,常吃农家饭菜,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在“拉家常”中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找准工作着力点,把群众的“问题清单”变成“幸福账单”,以个人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的“幸福指数”,树立和践行为民造福的正确政绩观,倾心倾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青春向党,清正廉洁,做“正直如山,清廉如水”的有德青年。
清正廉洁是为政之本,是青年干部不可逾越的底线。贵州“90后”女干部张艺因信念缺失、价值观扭曲,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贪污了40余万元,当本应是“人民公仆”的青年干部与腐败分子的身份叠加在一起,难免让人感到震惊和痛心。青年干部应系好第一粒廉洁扣,赓续党一贯倡导的清正廉洁作风,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要牢记“廉者,政之本也”“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自觉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清白为人,干净做事,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在新征程上,广大青年干部要握好时代的“接力棒”,跑出好成绩,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架桥铺路、添砖加瓦。
航天空间站2023心得篇4
4月24日是第七个中国航天日,人民日报发布的主题微视频《星空》以时间主线,一帧帧画面深刻展现了一代代航天人的奋斗历程和一项项航天成果,让人热泪盈眶,自豪感满满。我在基层,向每一位中国航天人致敬,感谢他们带给我们的荣耀与自豪,感悟他们展现出来的航天精神,激励自我在前进的道路上奋勇拼搏、再续荣光。
“我”在基层,向“特别能吃苦”的“你”致敬。
“特别能吃苦”是由载人航天领域的特别工作环境锤炼而成的。初期建设者们面对“大漠戈壁”,顶着“烈日风沙”,开建载人航天发射场;为了测试发射工作流程取得“零的突破”,十几个人组成的课题组全国奔波调研2000多个日夜;所有航天员在项目训练时,从来没有按过请求“暂停”的红色按钮。他们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埋头苦干,为航天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身在基层要把眼前的“苦”和“累”当作自我锻炼、自我提升的机会,积极适应“5+2”“白加黑”,在“埋头苦干”中享受成长带来的“甘甜满足”。
“我”在基层,向“特别能战斗”的“你”致敬。
“特别能战斗”源自每一个航天人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紧相连,把个人选择与党的需要紧紧相连,把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紧紧相连。不管是杨利伟遭遇26秒“难以承受的痛苦”而面无惧色,还是翟志刚面对轨道舱“误报”,频频响起火灾报警声,毅然决然选择出舱完成任务,都展现了中国航天人英勇无畏、舍身为国的赤胆忠心,这是全体“航天人”不断创造非凡业绩的最根本原因。我们身在基层要强化政治思想,坚定“人民至上”理念,勇于“攻坚克难”,在基层一线成为“先锋旗帜”,让党徽光芒“持久绽放”。
“我”在基层,向“特别能攻关”的“你”致敬。
“特别能攻关”蕴含着中国航天人的“崇高使命感”。中国航天事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航天人始终坚持高起点发展,自主创新,奋力攻关,突破和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工程发展道路。过去一年,“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神舟十二号、十三号乘组圆满完成飞行任务,中国航天再次取得新进展。我们身在基层,要树立“高质量+加速度”发展,面对各种“急难险重”,要“俯下身”“沉下心”琢磨钻研,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高效顺畅地通过基层中的一道道“腊子口”“娄山关”。
“我”在基层,向“特别能奉献”的“你”致敬。
“特别能奉献”是中国航天人的一贯品格。从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到航天科研工作者潘仁瑾、从13位登入太空航天员到23年备份英雄邓清明,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汇聚了数十万人参与其中。他们不计名利得失,坚持“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为了一个共同“航天梦”,形成了“波澜壮阔”的强大合力,终将“逐梦飞天”。我们身在基层要秉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理念,立足本职、默默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把“集体光荣”看得最重,爱惜基层一线的岗位,努力成就不平凡的事业,实现“以平凡成就非凡,以无名造就有名。”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让我们向中国航天人致敬,汲取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将其“内化于心”成为我们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让我们在基层一线扎根生长,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在大有可为的时代里奋发作为,为党和祖国的伟大事业贡献智慧汗水。
航天空间站2023心得篇5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出征太空,成为空间站和核心舱首批“入住人员”。英雄远征,飞天逐梦,定能不辱使命。
60多年来,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离不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于吾辈而言,吾辈需发扬航天精神,继续探索星辰大海,在自己岗位上熠熠生辉。
特别能吃苦,做个爱吃苦的“人上人”。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航天员的培训内容包括体质训练、生存训练、心理训练及综合训练等,训练强度之大,难度之高。超重训练常用大型离心机来增强航天员对于超重的耐受能力,时间不长,但痛苦极大,很考验航天员的身体素质。笔者之前看过《挑战吧!太空》,体验者们往往在重力达到7g时就已头晕目眩几近昏迷,放弃体验,可想而知,我们的航天员承受的是怎样的生理难受。我们要做个特别能吃苦、爱吃苦的“人上人”,始终把吃苦作为自己成长的必经之苦,吃过别人没吃过的苦,受过别人没受过的累,流过别人没流过的泪。我们要做个会吃苦的人,与“得过且过”坚决说不,追求“人上人”的境界,坚持到最后,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
特别能战斗,做个爱战斗的“排头兵”。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景海鹏三度飞天,荣誉满身,他收获了许多鲜花和掌声,但他依然十分清醒地说道,“我是一个农村长大的孩子,能够成为一名航天员,实现人生一个又一个梦想,登上一个又一个台阶,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党和国家教育培养的结果,我没有别的方式来回报,只想尽我最大的可能多干几年、多飞几次。”荣誉加身的他尚且如此,我们凭什么不战斗、不努力、不奋进?我们要做个爱战斗的“排头兵”,始终奔跑在追梦的道路上,始终奔跑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我们要拒绝懈怠,在困难面前坚韧不拔,在成绩面前继续进取,一路奔跑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将梦想变为现实,用奋斗底色书写青春的华章。
特别能攻关,做个爱攻关的“挑战者”。
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50年代的中国百废待兴,吃饱穿暖都是问题;60年代,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毅然决定研制两弹一星,可想而知,这在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多么遥不可及的梦想,甚至是可以被世人称之为做“做梦”的一件事情。我国用了短短11年的时间,就成功突破了载人航天技术,又仅仅用了2年的时间就实现了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和平安着陆,为中国航天史创下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非凡业绩。我们要弘扬航天精神,以科学、严谨、“钻牛角尖”的态度对待工作,励精图治,不断探索、突破,寻求业绩突出。我们更要知难而进、锲而不舍、攻克工作中的难点、疑点、痛点,抢占工作先进。
特别能奉献,做个爱人民的“服务员”。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劳出山林。“他们的心里不是没有家,只不过自己的家是小家,筑梦九天的家才是他们心里的大家;他们的心里不是没有爱,只不过家庭亲情是小爱,献身航天事业的爱才是大爱。”一位航天员的家属如是说。在航天人的心中,只有“飞天”“做任务”“为国献身”才是毕生的追求,也是他们的理性信念。我们要发扬一心为事业、一心为人民的崇高品质,不计个人得失,不较名利地位,始终默默奉献,做个爱人民的“服务员”。我们要坚定站在人民的身后,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实事、谋福利、做贡献,做人民最忠诚的保护者。
航天空间站2023心得篇6
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电,并指出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
从1956中国航天事业诞生至今,硕果累累,成就辉煌。此次“天问一号”在火星成功着陆,是我国首次实现了地外行星着陆,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增进对火星演化的认知、了解生命起源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回顾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伟大历程,解锁航天成就背后的“密码”,必将激励和引导全体奋斗在复兴圆梦道路上的中华儿女,凝聚万众一心再奋斗的磅礴力量,绘就新时代新征程的精彩篇章。
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发展的核心优势。从毛主席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到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作出研制“新三星一箭”的重大决策,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航空、航天强国。60余载光辉历程,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经历的每一步前行、每一段跨越,都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和英明决策。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正是在这个“定海神针”的指引下,一代代航天人“胸有凌云志,心怀报国情”,不断凝聚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核心力量,不怕苦、不畏难,敢于拼搏、勇于攀登,取得了以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为标志的辉煌成就,为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和国家安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核心要义在于坚持自主创新。
奋斗是梦想的翅膀,创新是梦想的风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是一部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奋斗史。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到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到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建设,再到“嫦娥”奔月“天问”探火,中国航天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创造了惊人的“中国速度”,完美的“中国精度”和卓越的“中国高度”。这一次次的大胆设想、一次次的成功实践,都是中华民族对认识太空和和平利用太空能力的充分展现,更是基于中国航天科技半个多世纪自主创新的坚强支撑。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伟大的事业都基于创新。“天问一号”的成功再次证明,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道路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动力源于代代传承的航天精神。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成就伟大事业。回顾航天事业的每一步前行,都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作注脚,60多年的发展历程,培育形成了“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等伟大的航天精神。爱国主义的坚定信念,让钱学森等老一辈航天人克服种种困难回到祖国,创立和发展中国航天事业;勇于攀登的进取意识,推动着一代代航天人锲而不舍、积极探索,攻克无数技术难关,实现自主创新;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使得数十万航天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一系列复杂艰巨的航天工程成功实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激励着航天人以苦为乐,无怨无悔,舍弃功成名就的机会而选择平凡,一心只为推动航天事业的发展。生生不息的航天精神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前行的不竭动力,犹如璀璨的星辰,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不断奋进,筑梦太空。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