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作文更具吸引力,大家可以尝试使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在写作文时,恰当的夸张手法能让情感的表达更加鲜明,吸引读者的注意,笔笔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参观博物馆的作文推荐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参观博物馆的作文篇1
寒假,我参加了小精灵姐姐的冬令营活动。
第二天,我们去了甘肃博物馆。刚一下车,一阵凛冽的寒风直吹脸庞,映入眼帘的甘肃博物馆那雄伟壮观的.建筑,淡褐色的大理石墙壁,让人感到一股浓厚的人文气息。定睛一看,镌刻着“甘肃省博物馆”六个字的大理石熠熠闪光。
进入博物馆,我们看见一个青铜馆屹立在眼前。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古人的手真巧啊!看,那只刻着饕餮纹的酒杯极其精美。那只饕餮用贪婪的目光看着我们,好像要把我们活吞了一般。再看看那只独角兽,它的角指向前方,眼里似乎有一团火焰在燃烧,让人不寒而栗。再走进去,我们看到了甘肃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青铜马,只见那匹马神情专注地注视着前方,它的腿如同闪电一样飞速地奔腾,脚下还踩着一只跟朱雀似的飞禽。它张着嘴,好像要一嘶长鸣。看着这匹马,我不禁想起了辛弃疾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我们还去了佛像馆。一进馆内,就看见一尊地藏王坐在眼前,他眉毛舒展,咧着嘴,对着我们微笑。他旁边的小跟班虽然没有鲜明的神态,但也栩栩如生。
临近中午,我们才离开博物馆。这次博物馆之行,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也让我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参观博物馆的作文篇2
假期,我们全家去上海游玩,参观了我心仪已久的上海自然博物馆。
上海自然博物馆为五层建筑,地上两层,地下三层,设有:起源之谜、生命长河、演化之道、大地探珍、缤纷生命、生态万象、生存智慧、人地之缘、上海故事和未来之路十个展馆,里边标本模型非常多。
一进馆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镇馆之宝——马门溪龙化石,这只恐龙太高大了,足足有三层楼高,它昂着头,迈着大步,像是在奔跑的样子,旁边还有一只小恐龙,头顶上飞着几只翼龙,场景简直太震撼了,我仿佛看到了茂密的原始森林,高大的恐龙群……
我从下往上依次参观,首先来到了b2层的“缤纷生命”馆,在这里我感觉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飞禽走兽都汇合在了一起,我看到了庞大的海龟、珍贵的鱼类、美丽的鸟儿,最引人注目的是虎头鲸标本,它虽然没有蓝鲸个子大,但它比老虎还凶猛,光看它锋利的牙齿就让人不寒而栗。
也许是导游的讲解太精彩了吧,在参观的十个场馆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人地之缘”展馆,这里介绍了人类从茹毛饮血到刀耕火种,再到五谷飘香、牛羊成群的农耕文明,人类用自己勤劳和智慧开发自然、利用自然、战胜自然。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贡献尤为巨大,农民用“二十四节气”指导农耕,从小麦、水稻的人工驯化到袁隆平教授的高产杂交水稻,中国用世界百分之七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李冰修建都江堰对水的利用,哈尼族梯田对土地的利用无不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感到由衷的骄傲。
参观完自然博物馆,我不仅惊叹于宇宙万物的浩瀚、地球的广博,也深深感受到了自己知识的匮乏,这就更增加了我对大自然的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以后我一定多观察、多学习自然知识。
参观博物馆的作文篇3
参加了新华社小摄影师培训班。5月16日,齐先生再次组织了一次户外拍摄活动。这次,我们去了天津自然历史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真大!齐老师说它看起来像一只美丽的白天鹅,但对我来说它看起来像一个大白面包。
我们一进博物馆,就被两块巨大的恐龙化石吸引住了。它们太大了,太高了,比双层巴士更大更高,几乎在楼顶;脖子长尾巴长,头很小,和脖子不成比例。它们被称为马恩熙龙。他们旁边的霸王龙非常凶猛,头很大,嘴很大,牙齿锋利,后腿强壮,前肢无力。
抬头一看,屋顶上挂着翼龙化石。齐老师说,摄影师要用和普通人不一样的视角拍场景,这次我们要学会拍回。但是很难拍回来,镜头老是抖动,很难对焦,脖子很累。最后,在父亲的帮助下,我完成了拍摄。
在二楼,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恐龙化石,如甲龙、兰博罗龙、龙、三角三角龙、可爱的鹦鹉嘴龙。还有很多海洋动植物的化石和标本。二楼光线暗,要用慢快门、大光圈、高感光度才能完成拍摄。拍化石鸟壳的时候,因为快门速度很低,为了防止相机晃动,只好把胳膊肘放在桌子上拍。我还拍了猛犸象、大白鲨和许多古代化石的照片。
记得《小哥白尼》和几本书里说生物进化了,包括我们人类。然而,许多生物已经灭绝。一些科学家推测,地球温度突然下降,恐龙死于没有毛发和冬眠的寒冷。还有人说地球上哺乳动物更多,它们吃恐龙蛋,让恐龙灭绝;还有说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火山爆发,恐龙还没来得及逃跑就灭绝了。现在鸟类正在灭绝,因为许多人砍伐森林,鸟类没有家;可爱的小海豹正在灭绝,因为许多人杀了它们,并用它们的皮毛为女孩做外套。它们都是可爱的生物,所以我们应该保护动物和森林。
早上的拍摄活动结束后,我真的很累。我不得不用香肠来补充能量。摄影真的很有趣。
参观博物馆的作文篇4
一大早,我和妈妈乘坐高铁来到上海,直奔这次的目的地,自然博物馆。上海不止一个博物馆,可是我对动物比较感兴趣,所以就选择了这里。
博物馆的外观是一个鹦鹉螺壳似的建筑,十分雄伟壮观。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高大的恐龙骨架,好像是蛇颈龙,我仰头看着它,想起了电影《侏罗纪世界》,这一层都是骨架模型,这一个个骨架似乎讲述了恐龙从前的辉煌岁月。继续往里走,这个展厅里全是动物模型,标本,非常逼真,就仿佛是活生生的动物。往上一层的展厅里有各类的化石,我看到了三叶虫的化石,邓氏鱼的鱼骨,还有更多恐龙的化石,看着这些,我不禁感慨考古学家的伟大。
到了人类演化过程室,里面竟然有人类的头骨和完整的人体骨架,墙上的大屏幕里放映着人类进化史,看了短片,我懂得了人类是怎么一步一步进化而到今天的。来到一个玻璃房跟前,玻璃上有很多枯叶,我再仔细一看,“啊”!原来是枯叶蝶!如果它们没张开翅膀,里面美丽的翅膀没有暴露出来,真的和枯树叶没有区别,难怪说它们是隐藏高手,确实伪装的很好啊!
最下面一层是非洲大草原,进到里面,音乐响当当起,配上意境,真的像穿越到了非洲草原一样,很多的动物在草原上奔跑,我最喜欢狮子,因为它的神态像极了《狮子王》里的辛巴。最后,我们去看了四维电影,是宇宙的起源,我们坐的椅子随着情节的变化也跟着晃动,还不时的有凉风吹出来。我一会往左,一会往右,晕头转向都快吐了,可仍然觉得很好玩。
我们一直呆到了闭馆,才恋恋不舍的离开了那里,这次的博物馆之行,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希望人们能保护环境,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
参观博物馆的作文篇5
20xx年2月22日星期六,薛婷方妈妈组织我们去参观博物馆。
我们在里面看到了许多古老的兵器,还看到了我们的祖先是怎么生活的,他们那时候已经学会做草屋来居住和储存粮食了,并且以钻木取火来烤熟食物。在博物馆里还第一次见到那么大的海蛎子壳 ,有成年男子3只手那么大。大约参观了1个多小时,导游阿姨带我们去制作年画,我们先从黄色开始刷色,一直到黑色结束,年画就制作成功了。同学们都情绪高涨的在制作年画。
这一天真是太开心了,真想再来参观一次……
参观博物馆的作文篇6
from boston to los angeles, from new york city to chicago to dallas, museums are either planning, building, or wrapping up wholesale epansion programs. these programs already have radically altered facades and floor plans or are epected to do so in the not-too-distant future.
in new york city alone, si major institutions have spread up and out into the air space and neighborhoods around them or are preparing to do so.
the reasons for this confluence of activity are comple, but one factor is a consideration everywhere - space. with collections epanding, with the needs and functions of museums changing, empty space has become a very precious commodity.
probably nowhere in the country is this more true than at the 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 which has needed additional space for decades and which received its last significant facelift ten years ago. because of the space crunch, the art museum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cautious in considering acquisitions and donations of art, in some cases passing up opportunities to strengthen its collections.
deaccessing - or selling off - works of art has taken on new importance because of the museums space problems. and increasingly, curators have been forced to juggle gallery space, rotating one masterpiece into public view while another is sent to storage.
despite the clear need for additional gallery and storage space, however, the museum has no plan, no plan to break out of its envelope in the net fifteen years, according to 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s president.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