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质量的好坏应该看作者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而不是看篇幅的多少,作文中要注重细节,通过细致描写能增加文章的立体感,下面是笔笔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我传统文化的作文最新8篇,感谢您的参阅。
我传统文化的作文篇1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我们学习的唐诗、宋词、四大名著,我们用的文房四宝,我们吃的中药,喝的茶,还有我们拉的二胡,吹的笛子,我们穿的唐服,用的瓷器等。我们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每个地方还有各地民族特色。
过春节可以收到象征着祝福和平安的压岁钱,过清明节可以祭拜去世的亲人,过端午节可以吃到香甜软糯的粽子,中秋节是全家团圆吃月饼、赏月的日子,重阳节是登高、佩带茱萸的好日子。在所有的传统节日里,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端午节。
我国的每个传统文化都有它的一个历史背景或是一个经典故事,中国的传统文化可真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啊!
我爱我们的祖国!
我传统文化的作文篇2
前不久,我和其他小记者看了一场木偶戏。
这场戏主要讲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故事,因为全程都是说本地土话,实在听不清楚,只能靠妈妈翻译。不过也很开心,毕竟第一次看木偶戏,很新奇,想不到家乡还有这么有趣的艺术。
后来才知道,木偶戏是我们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了不起。不禁对木偶戏的演员们充满了钦佩。
演出结束,我们找到演员们采访。这些老艺人的年龄都已有70多了,他们自己说“快不能演了”。
老演员们告诉我们,玉林本地的木偶戏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唐朝的`时候就有了。天啊,原来是那么久远的了,太不可思议了。“今天演的《薛仁贵三箭定天山》,就是为你们警醒,这是我们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你们好好传承下去!”
不过说是这样说,老演员们感叹说“要想传承下去也是困难重重”,因为“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去高档次的电影厅看3d、5d电影,根本不愿意来这,更别说传承下来,到时候可能连会拿木偶的人也找不到……”,说到这儿,面前的这位老艺人眼里有一丝丝亮光,他流泪了。
木偶戏虽结束,我耳边却动荡着那位老艺人的声音,回想着老艺人说的话。真的,就连爸爸--电脑和手机几乎成为他最重要的宝贝,有谁有兴趣去关心那么“落后”的东西呢?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传承下去,确实值得人们思量呀!老艺人们和我外公那辈人的兴趣爱好,我们不可能只凭着学业单一地来传承。要想跨过这一个门槛,必须要接好这一棒,告诉后代们,一代代传承下去,这才可能永久地使它成为我们的骄傲。
就比如说我们的敦煌壁画,日子是一年年地过去,可是,总有一天它终究会消失,那我们的后代,就只能在它没有消失之前,尽量去把它拍成记录片,放在文学馆里存放着,给后人们看……我们的木偶戏也不例外,当然少不了影音资料,但如果我们继承了文化的传承,它就不会消失!
我传统文化的作文篇3
清明节是我们中国人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我们以此表示对已故亲人的尊敬与怀念。
今年的清明节,我们全家还是象去年一样,早上乘车到木洞镇后,我们就急急忙忙地登上渡轮。站在船头,我抬头一看,天空灰蒙蒙的,像要下雨的样子。一阵江风袭来,我不禁感到阵阵寒意,我赶快捂紧随风飘动的春衣。一阵“呜呜呜……”的船笛,又使我不禁精神一振。忽然,一只水鸟像闪电一般掠过江面,在白雾茫茫中转眼不见了踪影。渡轮在隆隆的马达声中抖动着,送我们渡过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来到了江北。
看,路边农田的油菜花一片金黄。远处山上红的桃花,白色的李花也竞相争艳,夹杂在青山绿树间真是好看。一阵微风送来的阵阵花香,真让人陶醉。小溪两旁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像在给我们扇风一样,更让我觉得春寒料峭。
我们一家人在山路上蹒跚前行。临近墓地的`一段路不好走,我们一步三滑地好不容易到了墓地。这时天上飘起了零星小雨,滴在我的脸上,令我感到了丝丝凉意。我不由得想起杜牧写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来。诗中的描写的情景与现在是多么相似!这时,外公将白色的纸幡挂上坟头的竹枝上。纸幡立即随风飘舞起来。我和大姑婆把篮子放在地上,在墓前点上香烛和纸钱。大人都表情凝重。妈妈教我点好三柱香,在墓前行了跪拜礼。大姑婆眼圈红红的,跪在坟前说:“爸爸,我们来看你来了。”这一番话让我心潮起伏:清明节来已故长辈坟前扫墓,这是儿女在表达对父辈的缅怀和尊敬,这是浓浓的、割不断的亲情啊!我的思绪随着袅袅青烟飘逸着……这时,我觉得自己似乎一下子长大了许多。红烛发着或明或暗的光,一闪一闪地燃烧着,流下的蜡像是在人们流下的泪珠。
大家祭拜完之后,在一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大人们一步一回头,恋恋不舍地慢慢地离开了墓地。
在回家的路上,我没说太多的话。在满眼春色中,我感到自己已经长大了,自己肩上已有了不轻的责任。我决定每年清明都来为已故的亲人扫墓,并对他们说,您们在那边还好吗?
我传统文化的作文篇4
到过我们学校的人都会被那一处景观所吸引,那就是我们学校大门后面的背景墙。那墙上刻着比我个子还高的三枚章,别看这三枚章,听我们老师的介绍还真是大有故事可讲了。
每天上学、放学,我们都会情不自禁地去看看这三枚章,因为这样大三个鲜红的印章我从没见过,估计别的地方也找不到。不过红色印章里的那几个字我都不认识,估计我的同学也都不认识,听老师说那些字是篆体。但我是不懂什么篆体的,虽看不懂但觉得那形状很好看,有点像画。幸亏每个印章旁边都有四个隶书体的小字说明,那分别是“浩然正气、博学多才、身心健康”。现在我能把印章里的篆体和旁边的隶书小字挨个对上号了。我们老师说,这印章上的字是从我们的乡贤——吕留良身上提炼出来的。学校期望我们全校学生要做这样的人!
我明白了学校的用意,但是我觉得这么大个的字让人看不懂还是不太好。有一次,回到家和爸爸聊起我们学校的三个章的事,爸爸笑笑说:“孩子啊,真是学无止境啊!你们学校用印章的形式来铭刻这几个字是很有创意的!用印章的形式比单纯写上这几个字来得有文化味,特别是配上篆体后,更显得你们学校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底蕴了。那三枚章红底白字,显得稳重、大方、大气。孩子啊!红色表达着强烈的生命感和旺盛的生命力,还有种喜庆感。而且印章在我们中国代表了诚信的思想。”我静静地听着,不时地点头。
原来三枚印章不仅仅是好看,它里面还包含着很多东西。怪不得,期末的时候老师会带着三好学生、各类先进学生到“三章”前拍照留念。我也已经有两张照片了,我把这两张照片像宝贝一样安放在我的书桌前。
我传统文化的作文篇5
去年冬至的时候,我想要吃饺子,就自告奋勇要包饺子,妈妈不放心,就跟我一起来包饺子,毕竟这是我第一次包饺子。
妈妈拿来了面粉和好了面,拌好了肉馅。妈妈干好了饺子皮,紧接着就包了起来。妈妈先把饺子皮拿起来,又抖了抖面粉,然后把饺子皮放在左手里,右手拿着勺子挖一小勺馅儿扣入饺子皮中,最后双手拿着饺子一捏,一个漂亮的饺子就做好了。
妈妈微笑的对我说,快试试吧。刚才看着妈妈娴熟的`手法,我早就迫不及待了。我照着妈妈的样子一点一点做了起来,我先拿起来一个饺子皮,然后让右手又拿起了勺子,那时的我双手发抖,手心充满了汗,心跳也不由自主地快了起来,紧接着挖了一小勺馅儿,也用双手一捏,包好了一个。可是并不怎么好看,还有些塌下去的感觉,并不像妈妈包的那么圆鼓鼓,我有些气馁。妈妈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温柔的说不要气馁,你看这个是因为馅填的太少了,再把馅弄多一些不就好了吗?再试一试吧,听了妈妈的话我恍然大悟,赶紧又包了一个。这次馅儿多了圆鼓鼓的,就是包的不好看。
我重新找回信心又包了好几个,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于是,我总结了一些经验,包饺子馅儿不能太少,也不可以太多,手要拿稳,要有耐心一次包不好包两次,直到包好为止。我很自豪,我第一次包饺子居然成功了。我感到无比的高兴。
这是我第一次包饺子,同时我也要感谢妈妈,在一边耐心的教导我。我也能吃到自己亲手包的饺子,我感到无比的自豪。
我传统文化的作文篇6
风筝是一种中华传统文化,下面听听我的介绍吧!
风筝源于春秋时代,至今已有2000余年。相传“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就是说,墨子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这只木鸟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鸢”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至东汉期间,蔡伦发明造纸术后,民间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最早的风筝并不是玩具,而是用于军事、通讯上。唐代晚期,因为有人在风筝上加入了琴弦,风一吹,就发出像古筝那样的声音,于是就有了 “风筝”的叫法。
山东潍坊是我国著名的风筝之都,那里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国际风筝节,可热闹了。
我还知道风筝是怎么做的呢!首先准备好工具:浆糊, 纸、刀 ,用的材料是:竹篾,纱纸条,马拉纸。
先将竹篾浸水,令竹篾软身,再用刀将竹篾破开,约三份之一粗度,然后修半形,因为稍后要将竹篾贴在马拉纸上,如果太粗,竹篾会拉破纸张,同时竹篾太粗,纱纸条就贴不稳。将修好的竹篾裁成两条长短适当的长度,约为(16吋及23吋)。下一步,就将马拉纸裁成一个四方,长约24吋,马拉纸是一种非常粗糙的纸张,最适合作风筝。
此时就可以将竹篾贴在纸上,但要记住,将长长的竹篾,用纱纸扎在短的三份之一,然后慢慢屈曲,直至长竹篾两端触到纸的对角之上将它贴好。
最后一步就将风筝的尾巴贴在风筝的下方,较好线与风筝的角度后,就可起放。风筝的尾巴是平衡风筝的主要工具,当风筝乘风而上之时,如果一方较重,风筝就会偏向这方,而尾巴最好比较长,因为越长就会有一个重量令风筝头部升起,使全身受风,平衡了斜的一方。 风筝的丝线可以用牛皮线,棉线,玻璃线等线辘可分圆线辘及排辘将线扎在风筝上,要成一斜角。
看了上面的介绍,你是否对风筝有了许多了解呢?你也去做一做吧,非常有趣的哦!
我传统文化的作文篇7
“过年了!过年了!”我高高兴兴地跑出了家门。
今天是除夕,爸爸,妈妈,我在家门口玩。刚走出大门,就看见门的两旁贴春联,上面写着:冬雪欲白千里草,春晖又红万朵花。上面的字又黑又大,外面有一圈金色的外圈上下两面都有好看的花纹。
“爸爸,妈妈,我们一起去看邻居家的对联吧!”我建议道。爸爸,妈妈点了点头,拉着我的手一起去看邻居家的`对联。我们一路上看着,对联各种各样,语句各不相同,有的是:“春回大地千峰秀,日暖神州万木荣,”有的是:“旭日融和开柳眼,春风摇曳送莺喉。”还有的是:“岁自更新春不老,花多增艳水长流。”······我看的眼都花了,不管哪一种都表达了人们的美好心愿。
我看着看着,手开始痒痒的,不由自主地跑到爸爸妈妈前面,做了一个鬼脸说:“妈妈,爸爸我们把家里剩下的大门都贴春联吧!”“好的,不过你不要乱贴。”
“保证。”我和爸爸,妈妈回到家里一起去贴对联。我精选了一对春联,站在一个凳子上,把双手举得老高,脚踮得不能再高的时候,对联才找好了位置。
“爸爸,快一点,我快坚持不住了。”我在门口外面高声喊道。我举着对联在外面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爸爸拿着胶水才出现在我面前,我和爸爸一起奋力地把春联贴了上去。
贴完了春联,妈妈就神秘兮兮地问我:“贝贝,春联有哪些历史呢?”我摸了摸脑袋,想了很久说:“您来告诉我吧!”
妈妈笑咪咪地说:“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时,四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幅春联直到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原来,一对普通的春联,也有自己宝贵的故事。我真是开了眼界。
我传统文化的作文篇8
应该说中国古代曾几度经历过文化的大繁荣,通过文化的繁荣又加速了对外文化的交流,同时又扩大了中国文化的海外影响力。从孔子的“儒家思想”、老子的“道家思想”、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思想,主张以法治国的法家学派,从事论辩名的名家学术,以苏秦、张仪为代表的纵横学说以及战国末期主张“兼儒墨、合名法”的杂家综合学派等为代表的传统思想文化,都十分注重思想文化在内化人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而也在这些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奠定并形成了中国文化。
我们可以从日本与韩国对中国文化的借鉴,并结合国情民情进行的发扬和创新中,清楚地认识到优秀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的促进作用。尤其是韩国,在20世纪50年代还是亚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但如今韩国已成为亚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并且韩国的文化价值观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国际竞争力也逐步增强。没有雄厚的军事、经济力量,是什么使韩国得到越来越多国际社会的认可?其实正如韩国人所认为的那样,他们最有生产力的领域就是“文化领域”。
一直颇具争议的韩国“端午申遗”事件之余,其实不得不承认在严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准衡量与申报程序面前,韩国的端午文化一定也是传承已久、独具特色、参与广泛并且能够经得住考验的,而我们缺少的是审视自己的过去,审视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甚至忽略了应该以某种形式正确地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运动,借鉴、吸收和发扬一切中外优秀的传统文化,并通过文化凝聚改革的力量和智慧、汇集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最终实现了综合国力的快速超越。
如果撇开那些郁闷情怀不论,我们应该认识到一个民族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敬畏之情有多深,传承得有多虔诚,发扬得有多彻底,对民族进步和经济社会推动的力度和意义是不可小觑的。为什么我们发现越是历史悠久的文化越有深义与魅力,越是民族的越能吸引世界的目光?为什么此次g20峰会文艺晚会“最忆是杭州”中,让人心动的仍然是那些经典的文化曲目?因为,这些都是已然经过漫长岁月考验与保留下来的人类珍贵财富,永不褪色并永远绽放璀璨的光芒。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