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教案的时候,需要遵守考虑变化性原则,写教案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一定要结合自己实际的教学经验,笔笔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班科学船的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船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知道蜘蛛的特征以及它的习性。
2、学会用面条来制作蜘蛛网。
活动准备
蜘蛛网-面条,木工胶,颜料,毛笔/蜘蛛-签字笔或圆珠笔,巧克力,彩纸
活动过程
[导入]
1.用猜谜语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蜘蛛。
-我有8条腿,我能吐出长长地细丝。
-我可以用吐出的细丝搭出我的家,我是谁呢?
[展开]1.谈谈蜘蛛。
-你见过蜘蛛吗?
-你在哪儿见过蜘蛛?蜘蛛正在干什么?
-见过蜘蛛后你有什么感想?
2.听听关于蜘蛛的希腊神话。[希腊神话里蜘蛛的故事]
从前有一位叫阿拉克尼的美丽的女孩儿,她能制作出神奇美妙的布料。有一天,阿拉克尼向雅典女神提出要举办一次制作布料大赛。但是雅典女神很生气,把阿拉克尼制作的布料全部毁掉了。阿拉克尼很伤心,于是便上吊自杀了。雅典女神受到良心的谴责,把死去的阿拉克尼变成了蜘蛛。从此,变成蜘蛛的阿拉克尼就开始用蜘蛛丝来制作漂亮的布料。
-希腊神话里都出现了什么人物?
-阿拉克尼是怎样变成蜘蛛的?
3.说说蜘蛛的样子以及它的饮食。
-蜘蛛长什么样子?(蜘蛛和虾、螃蟹一样是节肢动物。)
-蜘蛛以什么为食?(蜘蛛吃可以动的活物。)
-用手摸蜘蛛危险吗?(蜘蛛中也有具有毒性的毒蜘蛛。)
4.讨论一下蜘蛛网。
-蜘蛛为什么要撒网呢?
-蜘蛛网是怎样做的呢?
(蜘蛛体内的液体流出体外,遇见空气后就变成了丝。蜘蛛用黏黏的蜘蛛丝捕食,一但食物粘在蜘蛛网上就再也不能逃脱了。)
5.制作蜘蛛网并研究制作材料。-制作蜘蛛网的话需要哪些材料呢?
-用面条怎样制作出蜘蛛网呢?
6.利用自然产物制作出蜘蛛。
①把面条剪成适当长度,制作蜘蛛腿。
②用颜料给面条涂上漂亮的颜色。(用彩喷也可以。)
③颜料里不要放太多水,给面条染色后要沥干后再使用。
④用木工胶把面条随意地粘在活动纸上,做出蜘蛛网。
⑤用彩纸或是巧克力,南瓜籽等各种材料制作出蜘蛛。
⑥把做好的蜘蛛随意地粘在蜘蛛网上。
⑦用圆珠笔或签字笔画出蜘蛛的腿。
[结尾]
1.让孩子们把完成的蜘蛛作品介绍给朋友们
2.总结活动
大班科学船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操作、探索能够想出把乒乓球移动到另一个盘子的各种方法。
2、让幼儿在尝试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人两个纸盘,一个乒乓球。
2、每组一份材料:吸管、铅笔、镜子、硬纸板、勺子。
3、磁带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1、(出示乒乓球)小朋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你们玩过吗?你都是怎样玩的?(幼儿自由回答,打、拍、滚、扔)
今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乒乓球,还有2个盘子,老师要请小朋友想想办法不用任何工具把这个盘子里的乒乓球移动到另一个空盘子里。(幼儿想想、说说)
二、探索不借助任何工具移动乒乓球的方法
1、小朋友说了这么多,那现在请小朋友自己试试刚才想的办法行不行,也可以试试别人说的办法(幼儿进行操作)
2、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刚才用了什么方法移动乒乓球的?请幼儿演示
小结:刚才小朋友没有用任何工具,想了这么多的办法(用手拿、嘴巴咬、手指夹、嘴巴吹、鼻子推)把球移动到另一个盘子里,你们真棒,自己给自己鼓励一下。
三、提供材料,让幼儿探索不用手碰乒乓球,把球移动到另一个盘子的多种方法
1、小朋友这么聪明,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了,不用手碰球,用一些工具怎样将它移动到空盘子里?老师给每组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工具,请你们自己动手试试,看看用什么工具怎样把球移动到空盘子里,看谁的办法多。(幼儿操作)
2、提问个别幼儿,你刚才用的什么工具,怎样把球移动到空盘子的?(幼儿演示并说出)其他的小朋友也来试试,看看行不行?(全体幼儿操作)
3、师:小朋友刚才都用了哪几种工具来移动乒乓球的?(吸管、铅笔、筷子、勺子、硬纸片)它们能不能移动乒乓球呢?,你觉得这几种工具中,用哪种工具最容易把球移动?为什么?用哪种工具最难,最慢?为什么?(幼儿自由说)
总结:今天,小朋友不仅学会了用许多工具来移动乒乓球的方法,还学会了不用任何工具来移动乒乓球的办法,小朋友真棒!
4、那小朋友再想想,除了刚才用的那几种工具盒办法外,还有哪种工具可以移动乒乓球?(幼儿说说),小朋友回家可以找找,试试。
四、游戏
玩法:分4组玩,2组2组的玩,第一个小朋友用勺子将球传给下一个小朋友,这样依次传,直至最后一个小朋友将球运到篮子里,当音乐停,运的最多的为获胜者。
规则:
1、必须将球一个一个的传给下一个小朋友
2、在传球的过程中,球掉到地上,不能将球捡起来,捡起来的算犯规。
3、不能用手拿球,必须用勺子端。
五、活动结束
给获胜的一组奖励,并鼓励其他的组。
大班科学船的教案篇3
活动名称:《顽皮的影子》
活动目标:
1、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及求知欲望。
2、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实践操作活动,并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即: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光线就产生了影子。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合作、判断能力。
准备活动:
知识准备:1、知道镜子会反光,了解平面镜的特征。
2、知道产生影子所需要的条件。
物质部分:1、白志、手电筒、固体胶若干。
2、乌龟、小鸟、牙孜、风车,电扇、蝴蝶等各种形象若干。
3、教师范例一份。
组织形式:集体教学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打开应集灯,照在墙上同幼儿一起玩手影,并教幼儿几种手影,如:孔雀、小鸟、小狗等手影,以故事《小孔雀的一天》使幼儿知道在不同方位的光性照射出不同长短的影子。
教师关掉灯,提问:“为什么会产生影子呢?”
二、了解影子是怎样产生的
出示小兔并对幼儿说:“今天优质调皮的小兔子想和自己的影子做游戏,可他找不到自己的影子,小朋友帮小兔找到他的影子,并看看有什么变化。”
让幼儿用手电照在小兔身上,观察光线角度不同,影子有什么变化,幼儿自由发表意见,师选一幼儿代表进一步强化“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只有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了光线才能产生影子。
三、跳舞的影子
1、游戏:蝴蝶跳舞
教师操作游戏材料表演,幼儿观察蝴蝶飞起来跳舞,但不结实操作过程。
2、为幼儿提供材料:手电、纸、蝴蝶、固体胶等材料,通过实验操作启发幼儿想办法
让蝴蝶跳舞。
3、请个别幼儿把自己探索结果告诉大家,并掩饰过程。
4、讨论:为什么有的蝴蝶会跳舞?而有的蝴蝶不会跳舞?
5、小结:要升蝴蝶跳舞,他的翅膀与纸之间必须有距离,也就是只把蝴蝶的身上粘住即可,翅膀不必粘上。
四、进一步探索“影子”跳舞的奥秘
1、提供各种形象,请幼儿任选一种或几种材料,想想这些物体的那些部分适于活动,然后设法让他们动起来。
2、幼儿探索根据情况指导,如当幼儿未能让风车转起来,可以启发幼儿思考,“风车”的角度折叠得是否合适?手电移动的角度方向是否与“风车”的活动有关。
3、幼儿讲述方法并交流,引导幼儿观察和体验,物体是怎样活动的?
4、你们发现什么秘密?(手电上下移动时,影子也上下移动,手电左右移动时,影子也左右移动)
5、教师小结:当手电移动时,光线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是影子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这样它们就跳起舞来了。
五、活动延伸
1、到户外去寻找各种物体和自己的影子,并玩踩影子游戏,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本次活动。
2、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光和影子”的有趣现象。
3、组织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索有关内容,以保持幼儿浓厚的探索兴趣。
大班科学船的教案篇4
设计意图
科学活动“插花”,是我们对导向式教学活动进行的一次尝试。“插花”来源于生活,先抛给幼儿一个明确的任务――“插花”,让幼儿围绕任务去尝试探索,从中发现问题――“怎么插花瓶都会倒”,教师激发幼儿解决问题的欲望――“怎样使花瓶不倒”,并提供材料支持幼儿完成。探索过程对幼儿很有挑战性,“任务=材料+创意”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发现物体不易倒的原因。
2.探索多种使物体不易倒的方法,培养探究的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大胆质疑、积极探索的意识,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每组矿泉水瓶、娃哈哈瓶、塑料花、泡沫块、小石头、橡皮泥、各种盘子、盖子、硬板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抛出任务“插花”,发现花瓶易倒,引起探索兴趣
1.师:老师做了很多花,想请小朋友帮忙把花一朵一朵插在花瓶里(矿泉水瓶)。
2.教师请一幼儿将三朵花插在瓶子里,提问:花插在花瓶里,出现什么情况?(花瓶很容易倒)
二、初步探索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在比较中了解不易倒的原因
1.师:今天带来的花瓶都是容易倒的,我们要想办法使花瓶不易倒。我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材料,等会每人拿一朵花插在一个花瓶里,请你们用最短的时间使“花瓶”不易倒。如果你成功了就请你贴上自己的号码,将花瓶放在花坛上(地面有条线)。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观察。
3.幼儿操作后交流。
师:风来了,要看看谁的花瓶比较稳固。(用纸对每个花瓶扇一扇)
预设:
幼儿行为一:同样装了石头,一个倒了,而另一个不倒。
教师的对策:拿出来比较。
师:刚才用了同样的风力.为什么都装了石头的花瓶,一个倒了一个没倒呢?
幼:因为这个瓶子石头装得比较少……
师小结:对,石头装多了就比较重,能使花瓶更稳固。
幼儿行为二:用光碟,一个放上面,一个放下面。
教师的对策:
师:这两个都是用了“光碟”。这个为什么倒了,而这个不倒呢?
幼:一个放在上面,一个放在下面。
师小结:对,重的放在上面反而更容易倒,而粘在下面使花瓶的底盘变大了。
三、探索多种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培养探究意识
1.师:桌上还有很多材料,这回要请你想出跟刚才不一样的方法去试一试,你可以使多个花瓶站稳,比比谁想的办法最有创意。在花瓶上也贴上自己的号码。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孩子可以想出两个以上办法)
3.交流讨论。师:我们来看看你们都用了哪些办法。
预设:
幼儿行为一:会用多种材料,探索出不同的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如:增加重量、使底盘变大、将花站直。
教师对策:考虑进人下一环节“探索不借助材料,使花瓶不倒”,对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发展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
幼儿行为二:大多数幼儿都采用增加重量一种方法。
教师对策:调整计划,改变原先预设的第四环节,改为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继续探索用不同的材料使花瓶不易倒。
四、不借助其他材料,探索使花瓶不倒的原因,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能力
1.师:现在桌上就只有许多花和花瓶,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使花瓶不易倒?
2.幼自由探索。
3.展示几种成功的方法。如:将几束花插在一个瓶子里,将小瓶放在大瓶里再插上花。
师:我也有一种方法可以使花瓶不倒(教师将花茎折短再插在花瓶里),知道为什么吗?我们在区角活动中再去试一试是什么原因。
大班科学识字活动:动物乐园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认识飞、跳、爬、游几个表示动作的字,复习小鸟、小兔、小虫、小鱼等几个动物词;
2、发展幼儿扩散思维,让幼儿初步接触更多会飞、会跳、会爬、会游的动物名称。
活动准备:大盒子一个、小盒子数个(中间挖有一个洞);大、小字卡(大的一份、小的数份):小鸟、小兔、小虫、小鱼、飞、跳、爬、游;磁铁黑板;各种各样动物图片或动物字卡(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1、复习导入
教师拿出一个盒子(事先已将字卡“小鸟”、“小兔”、“小虫”、“小鱼”放入,让个别幼儿进行摸摸看的游戏,摸出来后,该幼儿要说出这是什么词?若说对,全体幼儿齐声说:“对、对、对,这是xx。”帮助幼儿进行小鸟、小兔、小虫、小鱼等几个动物词的认读复习。
2、认读新字
教师把小兔,小鸟,小虫,小鱼的字卡贴在黑板上。请幼儿说说这四种动物常做什么动作?(小兔跳,小鸟飞,小虫爬,小鱼游),教师在幼儿说出后出示字卡:跳,飞,游,爬。
3、认读字卡:跳,飞,游,爬
4、看字卡做动作
教师将字卡放入盒内,第一遍教师抽出一张字卡,全体幼儿认读并做相应的动作;第二遍,个别幼儿上前抽读并做动作,做对全体幼儿齐声说:“对、对、对,这是x。”第三遍将幼儿分成数组,每组幼儿一个盒子,分别在组内进行抽字卡做动作的游戏。
5、游戏:对号入座
教师发给每位幼儿一张动物图片,并在黑板上贴上字卡:跳,飞,游,爬。请幼儿把动物们对号入座,分别把它们贴到飞,游,跳,爬四个字的下面,并读出来。(能力强的幼儿可发给动物字卡)
6、结束
小朋友回去后可以继续找会游,会飞,会跳,会爬的小动物的名称,下次来教给其他小朋友。
大班科学活动:它们能通过弯管吗
设计思路
我班幼儿挑食的问题比较严重,每天午餐时,遇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就很高兴,遇到不喜欢吃的食物就愁眉苦脸。因此,我试图通过学习活动让幼儿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另外,刚升入大班的幼儿,遇到问题还是喜欢找教师帮忙,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综合以上两点,我设计了“十元午餐”的数学活动。
?一元午餐》原来是一本绘本,其中包含很多数学元素,反映了一个小学生的生活。因此我决定适当改编故事,开展一次数活动。我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调整:第一,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一元钱可选购的东西太少),把故事改为《十元午餐》,将餐厅价目表上的价格全部换成以元为单位的。第二,原来菜单上只有奶酪、比萨饼、冰激凌等食品,考虑到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我将菜单调整为有各种荤菜、素菜和水果等(鼓励幼儿科学合理地选择有营养的食物,做到荤素搭配,引导幼儿不挑食、不偏食)。第三,改编故事,使之更加精炼(改编后故事围绕吉米口袋里的十元钱展开,吉米通过观察菜谱,精心计算,合理运用十元钱),故事中包含了认识钱币和计算等内容。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游戏情境中,为吉米安排一份合理的午餐。
2.鼓励幼儿能与同伴合作记录并交流分享。
活动准备
图片1、2(具体见教案),统计表,钱币(1元、5元、10元),幼儿菜谱,黑板。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图1
今天我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吉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观察图片)
小结:午餐时间到了,吉米肚子饿了,今天爸爸妈妈不在家,吉米需要自己去餐厅买午餐。
2.出示图2
(1)看一看,吉米一共有多少钱?(1o元)
(2)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又快又准确地数出这里一共有多少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结:把相同面值的钱币放在一起,就能很快地数出一共有多少钱了。
二、取钱
(1)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不同面值的钱币,请你们用自己的办法取出10元钱。
(2)你们是怎么取钱的?(各取了几张什么面值的)把取钱的方法记录在统计表中。(教师统计)
小结:可以拿各种面值的钱币,(合起来是10元)这样买东西会很方便,不用一直找零。
三、设计菜单
1.两两合作设计菜单
(1)吉米拿着钱来到了餐厅,他该买些什么呢?
(2)(幼儿观察菜谱)两两合作为吉米设计一份10元以内的菜单。(将幼儿设计的菜单展示在黑板上,交流分享)
小结:挑选食物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口味,还要想想食物是否有营养,不能偏食、挑食,当然还要算好价钱,不能超支。
2.小组合作设计菜单
(1)(幼儿观察菜谱)四人合作为吉米设计一份10元以内的菜单,要既营养又实惠。
(2)互相交流设计的菜单,分享经验。
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我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
一、实践生活化的情境教学,迁移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过程中,我们以模拟的方式再现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让幼儿在假想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使得幼儿学习起来更感轻松、自然和真实。由于活动内容来自生活,活动情节丰富有趣,激起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满足了幼儿自我探索的愿望,体现了个性化的魅力,实现了幼儿快乐学习的理想。
“数学来自生活,最终必回归生活。”这句话充分强调了数学教育的最终归宿――用幼儿能理解的数学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幼儿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经验以后,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了必然。活动中可激发幼儿学习的内在动机,引导他们用相关的经验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十元午餐”的设计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平时幼儿都有和爸爸妈妈一起买东西、算价钱的生活经验,只是会不会算、怎么算、有没有方法的问题。这种建构于幼儿经验之上的活动,更贴近幼儿,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活动中幼儿也始终能够围绕着内容思考,从而达到预设的目标。但仅仅来源于生活是不够的,活动最终的目标应该高于生活。“十元午餐”的最后环节仅仅解决吉米的午餐问题是不够的,可以将解决问题的方法迁移到生活中,可以增加一个延伸环节,对学到的内容做个小结,让幼儿知道以后如果有一个人点快餐的机会,也可以尝试运用学到的方法。
二、注意教的艺术,让幼儿在主动建构中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幼儿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的出现也正是幼儿认知冲突的关键时刻,教师要抓住这个时机,使幼儿能发现问题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内在愿望,明确幼儿学习新经验的需求和动机,同时对幼儿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合理运用间接引导,启发幼儿学习,引发幼儿思考。
活动中幼儿设计菜单后的交流分享环节,他们一时不能马上发现菜单中的问题,这时,教师不应急着给予幼儿提示,可提供幼儿充分观察、思考、讨论的时间,引发幼儿思考和发现其中的问题。当幼儿发现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可在此基础上概括小结,这样才是启发幼儿学习,引发幼儿思考的最佳方式。
活动中幼儿的回答往往是教师预设外的答案,回避问题并不是最好的方法,教师可以思考哪些问题是有价值的,是值得追问的,从而将问题挖深、挖透。例如“十元午餐”中取钱的环节,有幼儿提到取2元的,虽然教师事先准备的面值中没有2元的,但教师可以进行追问,如果有2元的,我们可以怎么取?还有哪些好办法?这样既围绕目标,也发散了问题,还丰富了幼儿的经验。因此,教师教育的艺术,对活动中幼儿能否主动学习、乐于思考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大班科学船的教案篇5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已经认识了很多模式,如ababab模式、aabaabaab模式、abcabcabc模式等。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求大班幼儿能够识别构成模式的基本单元,并且运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和创造模式。据此,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
我们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纸牌(扑克牌)作为活动材料。由于纸牌含有颜色、数字、花色等多种特征,因此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相适应的方式来表现和创造模式。例如,能力弱的幼儿可能会按照颜色“红黑红黑红黑”来排序,而能力强的幼儿可能会按照花色“草花红桃草花黑桃草花红桃草花黑桃”来排序。这也可以增加活动中幼儿相互猜测各自排列的模式的可能性和趣味性。
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教师与幼儿一起回忆已有的玩纸牌的经验。在该环节中,教师要关注幼儿对纸牌的花色及数字的表述方式是否一致,以便为之后游戏的开展减少障碍。第二个环节中,教师让幼儿抽取纸牌中不同花色的a,并且出示模式“红桃a、黑桃a、红桃a、草花a、红桃a、黑桃a、红桃a、草花a”。对于这个模式,我们既可以按照颜色将它描述为“一张红一张黑一张红一张黑”两个一组间隔排列的模式,也可以按照花色将它描述为“一张红桃一张黑桃一张红桃一张草花”四个一组间隔排列的模式。这样的安排也是为了让幼儿在游戏环节能够认同同一种纸牌的摆放方式可以有不同的模式表述。第三个环节是活动的重点。幼儿被分成4组,每组摆放一种模式,其他组轮流猜测。在这过程中,幼儿需要观察教师提供的材料,思考怎样排才能成功,并且将纸牌用完。猜测时,幼儿需要观察其他组摆放的模式,寻找构成模式的基本单元,发现模式的规律。从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了解到幼儿对于模式排序的真实经验。
表面上看,本次活动所涉及的数学核心经验是“模式”,但事实上也蕴含着集合与分类的数学元素,因为根据物体不同的属性进行分类与根据物体不同的属性进行模式的识别和创造,在本质上都是促使幼儿对事物的认识趋于条理化、清晰化,这也就是集合与模式相通的地方。
目标:
1.在纸牌接龙游戏中感知不同模式构成的基本单元。
2.体验参与竞赛游戏的乐趣。
准备:
1.纸牌(数字1~10)若干,用kt板自制插纸牌用的有一定长度的三棱柱台卡(正反两面都可用,外面覆盖透明插袋)。
2.宜进行分组教学。
过程:
一、认识纸牌
1.教师抽出几张纸牌让幼儿辨认:这是什么?有哪些花色?
2.教师归纳:在这些纸牌中,有黑色和红色两种颜色,红桃、黑桃、方块、草花四种花色,每张纸牌上都有数字。
3.教师告诉幼儿游戏的名称:今天我们用纸牌来玩一个接龙的游戏。
二、开展“接龙”游戏
1.教师交代玩法:先看清楚纸牌的排列规律,然后一张一张出牌“接龙”,直到每个人手中的纸牌全部用完。如果不符合“纸牌接龙”的规律,就表示失败。
2.教师提供若干四种花色的纸牌a(以14人参加活动为例,可提供7张红桃、3张黑桃、4张草花),让幼儿抽牌,人手一张。
3.教师在三棱柱台卡上依次翻开6张牌:红桃a、黑桃a、红桃a、草花a、红桃a、黑桃a,并提问:这些纸牌是按什么规律接龙的?
4.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是按什么规律进行纸牌接龙的,看瞳后自己接着把纸牌插放到三棱柱台卡上。
5.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纸牌是几张一组,是怎么排列的?
6.教师归纳:按花色来说,1张红桃a、1张黑桃a、1张红桃a、1张草花a,1张红桃a、1张黑桃a、1张红桃a、1张草花a,是四张一组间隔排列的;按照颜色来说,有1张红、1张黑、1张红、1张黑,是两张一组间隔排列的。如果从颜色、数字、花色不同的方面来说,同一条“龙”有不同的排列规律。
三、开展分组“接龙”竞赛游戏
1.教师可提供以下难度递增的四组材料:
(1)12张纸牌的数字相同,花色不同,分别为3张红桃、3张草花、3张黑桃、3张方块。
(2)12张纸牌中含两个不同数字,花色分两种,分别为6张红桃、6张草花。
(3)12张纸牌中含两个不同的数字,花色分三种,分别为4张红桃、4张黑桃、4张草花。
(4)12张纸牌中含三个不同的数字,花色分两种,分别为6张黑桃、6张方块。
2.教师交代玩法:幼儿分4组比赛。每组根据拿到的纸牌先“接龙”,然后让其他组幼儿猜一猜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猜对得1分,猜不出或猜错不得分。
3.教师强调规则:
(1)每组必须先商量按什么规律排列纸牌。
(2)采用轮流猜的方法互相说说纸牌排列的规律,即第一组猜第二组的,第二组猜第三组的,第三组猜第四组的,第四组猜第一组的。没有轮到的小组要耐心地听,判断其他组说得正确与否。
(3)猜对得1分,猜错不得分。如果轮到的小组没有猜对,其他小组可以抢答得分。
4.教师预估幼儿游戏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回应方式。
(1)当幼儿无法按照一定的模式排列纸牌时,教师可引导幼儿将纸牌分类,将相同的纸牌放在一起,看看每种纸牌有几张,以便按照规律排列。
(2)当幼儿无法表述“几个一组”时,教师可以按规律将纸牌一组一组分开,让幼儿辨别“是否每组都是一样的”,从而让幼儿理解模式的基本单元。
(3)当幼儿猜测的结果与设计者的想法不一致时,教师可引导幼儿观察猜测结果是否成立,发现同一种接龙方式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模式表达。
5.教师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记录每次接龙涉及的纸牌属性,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6.教师与幼儿一起统计得分情况,公布获胜队,结束活动。
延伸活动:
1.活动结束后,教师可将活动材料作为个别化学习材料放到活动区中,让幼儿两人一组,先各自设计、摆放模式,再相互猜测模式。
2.在日常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正确表述模式。
评析:
1.活动材料简便易得
扑克牌对于教师来说简便易得;玩扑克牌对于幼儿来说又是十分熟悉和喜爱的活动,大多数幼儿都具有一定的经验。
2.活动设计寓教于乐
在活动中,教师将数学教学目标隐藏在游戏中,既能为幼儿所接受,也能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此外,该游戏的规则和竞争性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分组和轮流游戏的设计也增加了幼儿的参与性。
3.活动过程层层递进
活动难度逐步提高:一是活动中幼儿的学习难度体现出了梯度。如第二个环节的集体“接龙”游戏指向的是模式的识别与扩展,第三个环节的分组“接龙”竞赛游戏指向的是模式的创造与识别。二是教师引导幼儿对物体属性的认知从一维发展到多维。如第一个环节的熟悉纸牌是为了引发和梳理幼儿关于扑克牌的已有经验,为之后的接龙游戏做好准备。第二环节的集体接龙游戏中,教师出示的模式的基本单元为“1张红桃a、1张黑桃a、1张红桃a、1张草花a”,排除了数字这个维度,引导幼儿先后从颜色和花色两个维度总结模式,以帮助幼儿完成从一维到两维的认知跨越。第三环节的分组接龙竞赛游戏中,第一、二组纸牌的差异属性有两维,第三、四组纸牌的差异属性有三维,纸牌的差异属性维度逐渐增加,难度逐渐增大。
大班科学船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发现磁铁的特性,激发幼儿对磁铁的兴趣。
2、在操作活动中了解磁铁的特性,帮助幼儿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
3、在实际的主动探究活动中幼儿感受探究的快乐,学会交流实验结果,通过记录合作学习简单评价并在评价中体验成功的愉快。
4、发展幼儿空间辨别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5、初步了解磁铁的小常识。
重点难点:
在游戏中幼儿主动发现磁铁的特性,在操作实验中积极探索磁铁的秘密。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自制钓鱼竿 鱼钩(别针) 有磁铁的小鱼若干条状或马蹄形磁铁每人一个 森林背景图片 黑猫警长图片 有磁铁的小猫和老鼠图片各两张 磁性黑板两块。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了解有关磁铁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的相关知识。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发现磁铁
1、游戏:小猫钓鱼,老师扮演猫妈妈,幼儿当小猫,跟妈妈一起去钓鱼。
2、讨论:为什么有些顽皮的小鱼总是钓不上来呢?你们看看钓上来的小鱼,你发现了什么?
这条鱼和你钓到的鱼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小猫都钓到了鱼,妈妈却钓不到鱼?
3、小结:只有身上有磁铁的鱼才能被钓上来,因为磁铁能吸住别针做的铁鱼钩。
4、表扬幼儿的发现,肯定幼儿的观察。
5、请幼儿把钓到的鱼放在磁性黑板上的草地背景图片上,进一步感受磁铁的特性。磁铁做的小鱼能吸在黑板上不会掉下来。
二、基本部分:认识磁铁
1、老师:磁铁能吸住铁做的别针,能吸住黑板,还能吸住那些东西呢?
出示各种不同材质的实验操作材料,介绍给幼儿。
2、老师:请幼儿拿出磁铁,观察磁铁的外形,颜色,摆弄磁铁,感受磁铁的特点。
简单介绍有关磁铁的科学知识。
3、老师提供每组一份相同的操作材料,请幼儿动手操作,试一试那些东西可以被磁铁吸起来。
4、请幼儿分组交流实验操作结果,并做好实验记录,推选出小组代表在全体幼儿面前介绍本组的实验结果。
5、老师巡回了解幼儿的实验过程中,鼓励幼儿大胆动手实验,及时肯定幼儿的探索发现。6.请小组推荐的幼儿代表在集体面前宣布自己的实验结果,学会评价自己和同伴的实验结果。
6、小结:磁铁的本领真大,只要是铁做的东西都能被磁铁吸住。
7、老师引导幼儿了解磁铁在人们实际生活中的运用,通过提问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
8、小结:磁铁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比如塑料文具盒上的盖子,门吸,妈妈的钱包上的磁铁扣 活动室里的黑板上的磁扣都用到了磁铁的本领。
老师启发幼儿在生活中继续积极观察了解磁铁的运用,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发展部分:探究磁铁
1、科学游戏:小猫抓老鼠
老师扮演的猫妈妈接到了黑猫警长的求助电话,森林里出现了一只很狡猾的老鼠,小猫警长怎么抓也抓不住,小猫们,你们能帮帮它们吗?
2.老师演示分别用磁铁的相同两极做成的小猫和老鼠图片,由于磁铁相同两级相互排斥,所以小猫无法抓住老鼠。
3.请个别幼儿上来,探索怎样才能抓住老鼠。
4.老师启发幼儿运用磁铁的秘密,抓住老鼠。
5.幼儿发现将小猫身上的磁铁换一个方向就能抓住老鼠,是因为两块磁铁的不同两极就能相互吸引。
6.请全班幼儿一起动手操作,感受抓住老鼠的快乐,发现磁铁两极的秘密,体验科学的神奇。
7.认识磁铁的两极:
让幼儿观看磁铁,拿磁铁两人一组,相互吸一吸,看看有什么新发现。幼儿进行新的探索。老师提问:相互吸一吸后,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幼儿自由回答。
老师小结:
磁铁有两个极,在磁铁的两端有字母表示。n表示北极,s表示南极。当两块磁铁相同的两级相遇时,是相互排斥的;两块磁铁不同的两级相遇时,是可以吸住的,再次让幼儿试验,老师也同时操作。
启发幼儿和老师一起创编儿歌:相同两极扭扭头,不同两极牵牵手。幼儿边两人一组操作游戏边念儿歌。
四、结束部分:
1、老师:小猫咪们,今天玩得开心吗?今天我们跟磁铁玩了很多游戏,现在小磁铁玩累了,要休息了。
2、你们肚子饿了吗?那我们就把自己钓到的鱼带回家,妈妈给你们做鲜美的鱼汤喝,好吗?
3.老师带领幼儿离开活动场地,取下黑板上的小鱼,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1、启发幼儿进一步了解磁铁的特性,比如磁铁的磁力具有穿透性,可以透过物体吸住铁做的东西。
2、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探索了解磁铁的不同部位磁力是不同的,一块磁铁的两极的磁力最强。
3、在家园联系栏中,鼓励幼儿和家长进一步了解磁铁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比如磁性玩具,磁悬浮列车,磁性水杯,广泛认识到磁铁的特性为人类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中 ,我和孩子们一起体验了磁铁的神奇,通过幼儿感兴趣的钓鱼,玩磁铁,抓老鼠,完全让幼儿感受到了做一只能干的小猫是多么棒!在活动进行之中,我始终以幼儿在前,让孩子们在一系列的游戏,小实验,探索发现活动中,主动倾听;独立思考;分享合作;大胆表达。他们发现了磁铁的本领,感受了磁铁的神奇力量,探索了磁铁的秘密。孩子们觉得,科学不再是枯燥严肃的说教,变成了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经验。在与老师的交流,与同伴的合作,与集体互动的表现中,充分发挥了幼儿学习,探究,观察,发现的主动性,也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积极性。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始终情绪高涨,围绕活动主题主动学习,与老师互相配合,动静交替,很好的完成了活动的三个目标,让孩子们学习科学有了一个快乐的开始。
大班科学船的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探究几种线的特性。
2、用前书写的方式记录探究的结果。
3、激发幼儿对手工创作活动的探究兴趣。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毛线、红线绳、电线、铁线、橡皮筋线、毛条线、弹簧、笔若干。
2、神秘箱、字卡、实验记录表、有关线的手工图。
活动过程:
一、师幼一起随音乐做律动动作进场:《线啊线》。
师:小朋友,你们的歌声真好听,现在请你们安静地、有序地坐到椅子上。
1、以谈话的形式开场,吸引幼儿的兴趣。
师:在刚才你们的歌曲里严老师有听到很多好玩的东西,你们还记得有什么吗?(请幼儿回答)师:你们知道这些东西都是做什么做出来的吗?(线)
二、师幼一起认识各种各样的线。
师:今天,严老师带来了几个神秘的箱子,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不是你们刚才说到的线呢?
1、在每组的桌子上都放有一个神秘箱,分别请各组的幼儿触摸和形容自己摸到的物品的感觉,由其他组的幼儿进行猜测。
2、教师展示各种各样的线,总结各组幼儿对线的形容,让幼儿进一步地感知各种线的特性。
师:这些线我们以前都用得比较少,你们有在别的地方见过吗?它是用来干什么的?
三、将幼儿分组,每组幼儿都分得自己的操作用具,通过实验游戏,帮助幼儿发现这些线的基本特征,并请幼儿记录实验的结果。
1、交代幼儿进行实验游戏的要求和规则:每组幼儿需要完成两个任务。任务一:需要幼儿自己独立完成,并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任务二:以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一个简单的手工品。
2、幼儿实验操作时间。
任务一:
①找出会变长的线:请把各种线按顺序排列整齐,从中找出会变长的线。
②找出会测量的线:请幼儿利用各种线测量出画纸上两条线的长度,从中找出能最准确测量长度的线。
③找出能做弹簧的线:请幼儿玩一玩弹簧并找出几种线中哪一种线是可以做成弹簧的。
3、教师归纳总结幼儿的实验情况:
①橡皮筋线会变长,是因为它是用橡胶做的,有很好的弹性。
②棉线可以准备的测量,是因为它最细、最柔软,可以完全按照纸上的曲线的弯曲度摆放,将它拉直之后就是曲线的长度了。
③铝线能做弹簧,是因为它的柔韧性最好,既可以弯曲又可以定型,而且还有一定的弹性。
任务二:
1、教师出示用线做出来的成品图,交代幼儿第二个需要完成的任务。
要求:幼儿利用老师提供的各种线,以组为单位制作一个简单的手工品。
2、幼儿操作时间。
3、展示幼儿的手工品。
四、活动结束及延伸。
1、组织幼儿整理好各实验操作用具,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2、带领幼儿去寻找更多有趣的线。
师:小朋友,严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其实在我们的幼儿园里还藏有很多很多有趣的线,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更多的线回来,好吗?
大班科学船的教案篇8
活动目标:
初步感知物体与影子的联系,知道影子的成因是光被物体挡住了。
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探究与发现,体验探究影子的乐趣。
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在户外活动中已初步感知阳光下会有物体的影子。
材料准备:ppt课件、手电筒、森林情景、玩具车、房子、小树模型等。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只可爱的小伙伴,让我们一起来欢迎它吧。
提问:咪咪说的是什么东西?它是什么样的?
二、引导幼儿讨论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影子?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影子吗?
小结:哦,原来在阳光下会产生影子。
三、幼儿初步探究影子的形成,感知有光的地方才会有影子。
1.设置问题,引发幼儿猜想。
师:我们的小手有影子吗?怎样才能将小手的影子变出来?
2.提供手电筒让幼儿在白板前探究影子的形成。教师重点观察幼儿能否将光打在手上变出影子。
3.师幼交流分享探究的发现,从而获得影子形成的经验。
提问:你们变出影子了吗?你们是怎么做的?
4.小结:原来,有光的地方才会有影子,光照过来,有东西把光挡住了,就会出现了这个东西的影子。没有了光,影子就不见了。
四、幼儿再次探究记录,发现不同物体的影子是不相同的。
1.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幼儿再次探究记录。
提同:小朋友们发现有光的地方就会有影子。到底影子是什么样的?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有影子?它们的影子一样吗?
2.介绍材料,提出探究的要求。
在两边的桌子上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小车子、小房子、花朵、小树以及积木,等会就请小朋友拿上你们的手电筒去照一照,看看这些东西是不是都有影子,他们的影子一样吗?
3.出示记录表并介绍。
桌子上还有老师为你们准备的记录表,请你们根据记录表上的图案观察这些物体的影子并将他们的影子画下来。
4.幼儿再次探究影子并在记录表上记录下来。
5.师幼分享交流:刚刚通过试验我们知道了,只要物体将光挡住了,就会出现这件物体的影子。不同物体的影子师不一样的。
五、观看课件及视频感受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其实啊,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是应用了光和影子制造的,比如说:皮影戏,就是根据"光和影"的原理制作而成的,你们看,老爷爷手中拿着皮影,皮影挡住了光,于是白布上就出现了这个皮影的影子。还有手影游戏,以及影子舞。老师这里有一段影子舞的视频,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
活动延伸:
游戏活动:请幼儿到户外玩"踩影子"的游戏。
领域渗透:将手影游戏材料投放进科学区,让幼儿在照一照、变一变中进一步感受光和影的联系。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